夏季来临,气温升高,湿度增大,大家在享受美食后,曾经是否出现过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?
如果是,那么当时的你可能得了食源性疾病,面对食源性疾病,请不要慌。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面纱,了解它,预防它,快乐饮食你我他。
1 什么是“食源性疾病”
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(包括生物性病原体)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。全世界已知的食源性疾病有250多种,其中绝大多数是由细菌引起的,其次为病毒和寄生虫。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,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。
2 致病因子有哪些?
1. 细菌性感染
细菌性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,每年夏秋季即5-10月份最为多见。诸如食用保存不当的剩菜剩饭、受到污染的牛奶、受到污染的肉类等食品,都会引发此类感染。
2. 病毒感染
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有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、甲肝病毒、戊肝病毒和阮病毒等。加强饮食卫生、保护水源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污染措施。
3. 寄生虫感染
由于不良饮食习惯,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,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,而感染的寄生虫病,主要有肉源性绦虫病,鱼源性肝吸虫病,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。一般只要遵守饮食卫生准则,常能减少寄生虫感染的危险。
4. 化学性中毒
化学性有害物包括有机磷农药、亚硝酸盐、甲醇、瘦肉精、重金属、有机氯等。随着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断加强,化学性中毒的情况日益减少。
5. 动植物性毒素中毒
误食有毒动植物或食用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。如加工处理不当的河豚鱼、发芽的土豆、未煮熟的芸豆、霉变的甘蔗等。
3 我们该如何预防?
食源性疾病其实并不可怕,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,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,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“食品安全五要点”:
1.保持清洁
餐前便后要洗手,做饭之前和过程中也要洗手。厨房用具保持清洁,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。
2.生熟分开
避免“生”食上携带的细菌染到“熟”食上,案板、刀具、器皿分开。在冰箱内的生熟食品用容器或包装袋密封,熟食放在上层,生食放下层。
3.烧熟煮透
一般原则是煮开10-15分钟,如果是大块肉(鸡肉、牛肉),时间还需要长一点。
4.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
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彻底加热再吃才保险。
5.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
食物安全首先要确保原料安全。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果蔬,食材要新鲜,变质的食材及时扔掉。
温馨提示:
最近温度日益升高,尽量每餐不剩饭菜,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℃以下贮藏,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。
4 食品餐饮企业要注意哪些事项?
1.把好原料关
进货查验。购买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,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,不买来路不明的原料。
妥善贮存。食品原料、半成品、成品,该冷藏的冷藏、该冷冻的冷冻,尽量缩短存放时间,特别是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,及时废弃腐败变质食品。
2.把好加工关
确保烧熟煮透。食品餐饮服务单位,尤其是学校食堂,煮制容器很大,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,在制作肉类食品时,一定要保证肉中心温度在70°C以上保持至少1分钟。
防止交叉污染。要有专用的加工工具(案板、刀具等),做好加工场所、台面等环境的清洁和消毒。
注意人员卫生。加工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,特别是手的卫生,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。若员工出现腹泻、呕吐等症状时应避免进入厨房制作食物,更不能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。
3.把好冷藏关
制作完成的熟食若需浸透冷却,一定要使用安全清洁的水,食品尤其是肉制品室温下冷却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,做好的成品要及时冷藏保存。建议餐饮企业及学校食堂一次制作的量不要过大,以24小时内吃(售)完为佳,最长不要超过48小时。
4.加强宣传教育
食品餐饮企业应对自己的员工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贯,以确保人人有良好的操作规范。另外,学校需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,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洗手,不喝生水,不扎堆用餐,不购买“三无”食品,提倡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。
维权投诉
消费者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身体出现严重症状时(如,血便、38.9℃以上高烧、经常性呕吐、出现脱水迹象、腹泻超过3天等),要及时就医,并保存好可疑食品样品、呕吐物、腹泻物等相关证据,以备调查原因之用。另外保留病历卡、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,同时可拨打12315热线进行举报投诉。